恐惧类型
 
求助热线
若水心理官方QQ:
社交恐惧咨询预约:
TEL:0532-86946938
症状探究 

从中国传统文化看社交恐惧症

发布时间:2015-11-14 点击量:
    社交恐惧症又名社交焦虑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对社交场合和人际接触的过分担心,紧张和害怕。发病于青少年或成人早期,其发病男女几率均等。社交恐惧症患者一直焦虑状态。他们害怕自己在别人面前出丑,害怕被别人注视。甚至身处公共场所,对他们来说都是十分困难。社交恐惧症是神经症的一种。社交恐惧症患者一般有较强的自尊心,害怕被人拒绝,或者对自己的长相没有信心;从小性格受到压抑或者性格本来就害怕做事情出现障碍,害怕和人交往,担心和人交往别人会看出自己的某些缺点,从而导致回避社会,不希望和人交往。在中国社交恐惧的人越来越多。
    然而我们中国传统中儒家、道家是我国的主流文化,儒家思想积极倡导仁义道德积极入世的同时过分强调整体和谐、忽视甚至否定个人欲望,忽略了人本身的需求。儒家文化中等级观念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的外化便是“礼”,“礼”是儒家文化的一个特色。“礼”就是人际关系中个人的定位,若是定位准全,并且符合大众规范,便是知礼。中国称为“礼仪之邦”,其中也有很多儒雅君子,儒家讲若有人违反的“礼”便被视为犯上作乱,不克己守礼。而“礼”逐渐遍布生活各个角落,太多,变成了繁文缛节、形式主义,其最大的弊端就是压抑了个人的个性,使其抑制自己的欲望,阻碍个人的发展。在东方,若长辈、上司讲错话,我们纠正或者与其争辩便是不礼,会被人认为是大不敬,长此以往即使的天真烂漫的少年也会被礼成一个个循规蹈矩蹑手蹑脚千人一面胆小的“谦谦君子”,限制了人们的沟通能力,把人性中最真实最富有创造力的东西压制下去。
所以在儒家文化下,人们为了服从整体而压抑自己的本真,为了迎合整体而形成模块式的沟通,忽略自己真正想说的,长久之后易感的人便从一开始的压抑、忽视转化成一言不发。为了守礼抑制自己的欲望,所以在中国患社交恐惧的人越来越多。
思想起源于儒家思想的阴阳家,在政治伦理上,亦"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赞成儒家仁义学说。
    在中国古代大家都江礼仪廉耻,但是发展到如今,更多人讲究面子,有人认为说错话、做错事、穿错衣服等不小心就没了面子,从而逐渐形成羞愧的心理,渐渐自卑感越来越深,便越来越深的不喜欢交流沟通,更有甚者不愿出现在群体中。
    社交恐惧症逐渐成了最近我们身边比较常见的一种恐惧症表现,它是害羞的极端表现。它的出现十分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社交生活,对患者的危害性大,我们要引起重视,所以在生活中做好社交恐惧症的预防工作,避免它给我们的社交生活造成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社交恐惧症是特别痛苦的、极其影响患者生活工作的一种心理障碍。许多一般人能够轻而易举办到的事,社交恐惧症患者却是十分艰巨的一项大任务。患者会认为自己是个乏味的人,并觉得别人也这么想他。于是患者就不愿意打搅别人。而这样,会使得患者感到更加焦虑和抑郁,使得社交恐惧的症状进一步恶化。
    许多社交恐惧症患者为了适应自己的症状而改变他们的生活,。他们(和他们的家人)不得不错过许多活动。他们不会去逛商场买东西,不能形成正常的两性关系,不能带着孩子去公园玩,甚至他们不得不放弃很好的工作机会就为了避免和人打交道,
    所以鉴于此,我们应该正视并且重视社交恐惧,在发现初期就积极进行治疗,不要等到十分严重的时候再去治疗,那样不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而且治疗起来也相对困难。

 
 
版权所有:青岛若水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隆基花园1号楼2单元602(长江路新华书店对面) 电话:0532-86946938 E-mail:1726015325@qq.com 鲁ICP备14017067号-1